爱的十个条件简介
作者:小鱼的互联网观察 发布时间:August 10, 2009 分类:搜索引擎优化,网络营销,互联网观察
《爱的10个条件》是一部关于热比娅的纪录片,将于2009年7月26日下午7点在墨尔本电影节举行首映式,8月8日的专场放映后,热比娅将“带着问题与答案”出现在电影节上,继续宣扬她与那个“被遗忘的国家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西方网站上,纪录片《爱的10个条件》被巧妙地包装为一部关于“家庭”的纪录片:“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个家庭、一个族群和一个国家的故事,我想讲述一个女人坎坷的一生,以及她为了自己的子民所付出的代价。”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墨尔本频道专访时,制片人约翰·刘易斯“盛赞”该片的一段话被广泛引用。
爱的10个条件-预告
在YouTube上,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数日前已经出现。“尽管长度只有2分钟,但看得出来,这部纪录片经过了十分巧妙的包装,雪山、驼群、大漠、孤烟,在空旷的音乐里,一直以来为西方人所迷恋的东方神秘色彩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热比娅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简直被夸张成了一个神。”这是身在法国的留学生王洋看了视频后的感受。
爱的10个条件-阴谋
预告视频下面有土耳其人留言说,要在墨尔本电影节那天专程到场,为热比娅捧场。 很显然,对于分裂分子而言,这次所谓的电影首映,实际上是他们在澳大利亚的一次集会与亮相——讽刺的是,在此前拒绝中国驻墨尔本使馆撤映该片的要求时,电影节负责人理查德·穆尔口口声声宣扬的,恰是电影在政治面前所应保持的“艺术独立性”。事实证明,墨尔本电影节唯一所不能保持的,恰是它的独立性——特殊语境下,该电影节所发出的只是利己的辩护而已。
在许多场合,热比娅都曾热切诉说自己有多么爱“子民”,但是很显然,在无辜者伤痛未愈时,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投身西方媒体的怀抱,开始了借电影乃至文化外衣上位的“作秀狂欢”。
爱的10个条件-拒绝采访
2009年7月20日和21日,相关媒体先后数次拨通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的电话,试图对电影节负责人理查德·穆尔和《爱的10个条件》制片人约翰·刘易斯进行采访,但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推诿和拒绝。
20日,一名叫安吉拉的工作人员表示,在不提供私人信息的前提下将帮助我们联系理查德·穆尔。安吉拉在电话中告诉说,理查德·穆尔正在审片,但她会尽快帮助转发邮件并敦促这一采访得以顺利进行。但是半个小时后,记者再次打通电话时,安吉拉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她只是不断重复理查德·穆尔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访”。至于制片人约翰·刘易斯,更是在听到“中国媒体”时断然拒绝任何形式的对话。
第二天,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的警惕性明显提高。在《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不下10通电话的“轰炸”下,一个男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采访要求不可能实现。
爱的10个条件-分裂分子的文化外衣 热比娅举起右手,看了一下天,说,“现在是晚上,我们穆斯林的规矩,晚上说的话和命相关。我以命发誓,互相残杀的事情和人,我绝对永远反对。”
这段于2005年拍摄于新疆某女子监狱的视频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在赴美“保外就医”前,穿着灰色囚服的热比娅虽然讲话不太利索,但意思很清楚,以命发誓不搞分裂。如今她走上的却恰恰是制造分裂之路,同时还在用电影粉饰着所谓的“爱”。这一点,和十四世达赖的伎俩如出一辙。
过去十年,西方电影曾掀起一股“达赖热”,带着各种目的的导演们纷纷将达赖塑造成一个善良而无助的弱者、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精神领袖。2006年美国出品的纪录片《达赖喇嘛十问》和《达赖喇嘛复兴之路》,都在“普世价值”中蕴含特殊的政治映射;1993年出品的美国故事片《小活佛》,借达赖幼年的生活赤裸裸地为“独立”思想辩护;1997年的美国故事片《西藏七年》,则错误连篇地讲述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热比娅出版的自传《搏龙斗士》一书,作序者正是达赖喇嘛。
针对热比娅计划在墨尔本电影节上博出位的举动,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国际问题专家余万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墨尔本电影节尽管不能代表澳大利亚政府的声音,但也说明在西方社会长期存在敌视中国的力量,中国也应该针对这种所谓的民间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杂志 | 环保 | 航空 | 3G | 科技 | 职场 | 高尔夫 手机凤凰网 证券 站内 站外 证券 视频 首页 资讯 台湾 评论 财经 汽车 体育 娱乐 军事 历史 文化 读书 教育 佛教 传媒 博报 论坛 公益 时尚 家居 城市 宽频·宽频·直播凤凰卫视无线
彩铃 彩信 短信 音频 音乐
明星|影视|图片|鲁豫官网|滚动|揭秘|专题|秘闻|万花筒|影视周刊|娱乐周刊|凤凰网·非常道|五彩传说 提点意见 ·[商讯]品位特仑苏 注册赢大奖
·汽车质量消费者投诉平台
·凤凰航空—航空航天最新资讯
·凤凰3G—权威资讯平台
凤凰娱乐 > 影视 > 影视新闻 > 欧美 > 正文澳大利亚放映《爱的十个条件》 观众质问热比娅2009年08月10日 09:20京华时报【大 中 小】 【打印】 2位网友发表评论8日下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里播放了介绍热比娅的影片《爱的十个条件》。热比娅到场观看,并且在发言中扭曲“75”事件的真相。观众对影片和她的言论纷纷提出质疑,热比娅哑口无言。
热比娅支持者撑场
开演前,主持人邀请热比娅上台与观众见面,并表示电影播放完后,热比娅和该片导演丹尼尔斯将回答观众的提问。
这部长达53分钟的影片充满无知和偏见。例如,影片不顾事实,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入侵和吞并了新疆这个独立的国家”,还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影片倒是记录了热比娅从新疆到华盛顿,组织和策划分裂祖国的大量丑行。
电影放完后,热比娅刚上台,许多观众就纷纷离场。自由撰稿人琳达对记者说,这部影片拍摄水平比较差,由于媒体大肆宣传,她才决定来看看,并不意味着认同影片内容和观点。一对中年夫妇说,在前排就座的是热比娅的支持者,他们在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的主张,想扩大影响。
面对观众质问理屈词穷
对话开始后,第一位站起来的观众质问导演:作为一部纪录片,为什么片中只有关于热比娅及其追随者的内容,对中国政府没有任何介绍,也不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观点,这不是偏见是什么?
在影片中,热比娅宣称自己是“非暴力主义者”。在与观众对话中,热比娅同样把自己说成是“和平主义者”,并谎称中国在“75”事件中“打压和关押了许多维吾尔族人”。
这时候,一位名叫大卫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对台上的热比娅和台下的观众说,他在中国生活过3年,对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觉得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的确给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了机会,改善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他问道:“从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了关于‘75’事件的报道,知道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中,死去的汉族群众远远超过死去的维吾尔族人,受伤的也多数是汉族人,那么这如何能理解成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又如何让人相信热比娅是个‘非暴力主义者’呢?”
面对这些质问,台上的导演和热比娅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观众批片子无聊人品差
电影散场后,记者采访了一位名叫凯瑟琳的中年妇女。凯瑟琳说,她在中国生活过两年,去过新疆,知道中国政府给新疆少数民族大量的支援和优惠政策。
“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扶持少数民族,像热比娅这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如何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中国政府还给了她许多荣誉,可她到头来还要反对政府,显然是人品有问题,很难让人相信她的话。”凯瑟琳说,这部片子通篇都讲热比娅如何受苦和如何组织维吾尔族人反对自己的祖国,真是无聊得很。
在电影开播前,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准备入场的观众。不少人都说,是因为最近有些媒体介绍和热炒这部有争议的影片,才过来看看,他们对热比娅这样分裂自己祖国的人并没有什么兴趣。
据新华社电
相关文章
- 无相关文章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s://tianmeng.org/archives/90/
- 最后修改时间:2009年08月10日 18:08:31
当前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