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机器--苏联末日机器
作者:小鱼的互联网观察 发布时间:September 23, 2009 分类:搜索引擎优化,互联网观察
《连线》报道,为了抵御美国的核打击,确保在受攻击后实施毁灭性反击,前苏联在1980年代建造了末日机器,至今这个机器仍然在运行。名叫Perimeter的末日机器是一种自动反应系统,它不需要人参与便能在第一波核打击后自动实施反击。向《连线》透露机密信息的是在苏联战略火箭兵和总参谋部服役了30年的退役上校Valery Yarynich,他帮助建造了该系统。它的上线时间是1985年,当时正是冷战最危险的关头。Perimeter是它的技术名称,其它别名是Mertvaya Ruka或Dead Hand。它一直是苏联的最高机密,直到苏联崩溃之后关于它的消息才透露给外界。Yarynich和同事写过几本书和几篇文章,希望能是引起外界关注。
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从未谈论它,而白宫和CIA的高层了解的人也不多。Perimeter仍然是机密,Yarynich指出一位苏联官员曾和美国人说过这套系统后便不明不白的从楼梯上滚下而死亡。但他愿意冒这个险,因为末日机器还在运作。 1980年代初,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它看起来弱不禁风。随后强硬派的总统里根上台,他发誓要让美国重振雄风。美国开始增加核武库,其它的小动作也不断,比如美国海军在接近苏联水域的地方训练,苏联驻美大使在美国国务院的保留停车车位被取消。美国的做法让莫斯科相信新一届政府领导层正在为核战争做准备,并相信美国将先发制人。在此几个月之后,里根又抛出了一个更加刺激莫斯科的宣言;他宣布了激光反导系统,在太空中部署核武器,以防御苏联的核弹头。这就是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对莫斯科来说,它便是死星,这再一次确认美国在准备核打击。因为“星球大战”计划不可能击落数千枚苏联核导弹,美国显示是在为它第一波攻击后摧毁苏联剩余的反击力量(从现在公开的里根私人信函和日记看,星球大战计划确确实实是防御性的)。、
Perimeter便是设计在灾难之后进行反击,它的监控系统包含了地震探测网络、辐射和气压传感器:首先它会探测是否有核弹头落在苏联国土;如果有它会检测与总参谋部的通信是否还畅通;如果通信中断,它会认为末日已经到来,然后将能控制的核武器全部发射出去。
最后一个苏联法宝就是超大多弹头导弹。这武器的构想一开始是苏联在60年代试爆了史上最大的50Mt氢弹,但却没有导弹可以装。然而,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 OKB-1设计局,却因此想到了巨型登月火箭N-1的军事用途,正好可以拿来装这个。
为了进一步推销,科罗廖夫在60年代又提出N-1军用型的另一种用途:装入100颗核弹头,发射一枚就可以摧毁美国全部,不过由于机动多弹头的科技尚未成熟而没被接受。另外,杨格尔提出了R-46计划,但军方要他专心作R-36。切洛梅照例也参一脚,提出了UR-500计划,并在1965年得到试射的机会。不过,战略火箭军此时已经对这种「一发爆全美」的终极武器失去兴趣,但认为UR-500计划倒是可以用来发射重型卫星。
1974年,苏联展开新一代战略指挥系统的研发:Perimetr,它设计的需求非常严苛,它不只要能够协助指挥阶层在混乱的审判日中弄清战况,并且要假设各种恶劣情况下仍能够维持运作,其中最恶劣的情况就是:苏联指挥阶层已经烟消云散。这意味着Perimetr甚至要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独自发动苏联的复仇圣战,这种自动化的核战系统显然其西方绰号只有一个选择:Doomsday machine,末日机器。
由于末日机器是以最恶劣的情况设计,因此已经不奢求苏联半吊子的预警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预警。当危机升高时,苏联会启动它到待命状态,它则利用核爆监测系统监控苏联境内的核爆迹象,所有的数据会汇整到中央计算机,经过逻辑判读是否要采取反击手段(据苏联宣称,其逻辑以美国的核战火力为依据,不会被次强国家的攻击所启动)。另一个重要的情报依据是苏联指挥体系的生命迹象,苏联高层必须定期利用某些手段向末日机器确定自己还执政,否则末日机器也可能接掌审判日的执政权。一旦三个依据都被符合,末日机器将被启动。
由于考虑到最恶劣的情况,美国核弹已经落地,苏联指挥阶层生死未卜,则任何现存的有线、无线甚至卫星手段可能也在麦当劳叔叔缜密而细腻的突袭中毁灭,末日机器要如何确保苏联庞大的核子武力仍然能够听命反击呢?答案是苏联某些洲际导弹发射窖中,藏得并不是洲际导弹,而是弹头部改装成UHF通信设备的弹道导弹。当末日机器启动时,这些导弹会起飞到空中向苏联7-11连锁导弹超市广播致命的末日指令,由于信号-M系统允许机器不经人手发射导弹,因此在审判之日,末日机器只要往上空打出一颗闪亮的信号弹,便会沿着西伯利亚连锁导弹超商逐一点亮火箭,向美国射出致命的万点流星。
相关文章
- 无相关文章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s://tianmeng.org/archives/138/
- 最后修改时间:2009年09月23日 21:09:04
当前暂无评论 »